1、点状凹陷性瘢痕修整术这类瘢痕低于正常皮面。较细小的凹陷瘢痕常见于天花、水痘后遗的瘢痕,或见于痤疮后遗留的瘢痕。点状凹陷性瘢痕1般范围均较小,其医治原则主要取决于凹陷的程度。瘢痕低凹浅在者可行皮肤磨削术,凹陷较深者可切除瘢痕直接缝合也可原位保存去表皮的瘢痕组织充填法使凹陷平复。
手术方法:
(1)切除直接缝合法合适较小的点状凹陷性瘢痕。
(2)瘢痕组织充填法适用于较宽大且凹陷较深的瘢痕。以瘢痕长轴为纵轴线,沿凹陷边沿正常皮肤作梭形切口,切开皮肤至皮下。将瘢痕的表皮削除,原位保存其深层组织以供充填之需。然后充分剥离切缘两侧皮下组织,切口分层直接缝合。
注意要点:
凹陷性瘢痕手术目的是恢复皮肤表面的平整性,为此,要求切口应设计在皮下组织厚度1致的正常皮肤上,切缘下需作适度剥离减张,分层缝合,在缝合真皮后表皮应基本上对齐,在此基础上再用6-0美容线行皮肤缝合后应当切口对齐平整。
并发症及防治
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切口呈线性陷凹不平整或瘢痕增生,按注意要点设计并手术可以免。如有产生,宜在手术3~6个月瘢痕稳定后再次局部修整,关键是切口必须符合皱折线,面部皮肤疤痕美容手术,并做到无张力缝合。
2、条状瘢痕修整术脸部皮肤挫裂伤和切割伤,如果伤后清创、缝合不当,缝合切口张力过大或粗针大线,术后感染等,愈合后常常构成明显的条索状瘢痕。脸部手术切口如组织层次对位不准确,愈合不佳也可构成条索状瘢痕,有碍外观,需作修整术。条索状瘢痕手术医治的原则是切除瘢痕组织,利用Z成形或W成形等基本技术,按整形外科无菌、无创或微创及无张力缝合原则进行修复。
手术方法:
(1)切除直接缝合法适用于短窄型小条索状瘢痕。以瘢痕长轴为纵轴线,沿瘢痕缘正常皮肤作梭形切口。切开皮肤至皮下组织层,将瘢痕组织完全切除,切缘两侧作皮下充分剥离,分真皮皮下、皮肤两层缝合切口,特别是真皮层1定要缝好。
(2)Z成形术适用于眼、鼻、口周围的条索状瘢痕,对眼、鼻、口等组织器官有牵拉变形者。以条索状瘢痕的长轴为纵轴线,设计Z形切口,侧臂长度不宜超过1。5~2。0cm。根据组织器官变形情况,两个3角形皮瓣的夹角可不相等,1般控制在30~60度。按设计切除瘢痕组织,切开皮肤并作皮下剥离后掀起皮瓣。将两个皮瓣易位后缝合。
(3)W成形术适用于较长、较宽大且瘢痕与正常皮肤交错不甚规整的条索状瘢痕及僵硬的锐器伤瘢痕。以瘢痕长轴为纵轴线,在瘢痕两侧作连续W形组成的锯齿状切口线,锯齿线的每短臂长约4~7mm,相邻短臂夹角为50~55度。标记切口线后,用11号尖刀作锯齿状切开。用刀时先将刀尖插入皮肤,刀尖指向瘢痕外侧再作切开,以便作成规整的锯齿状切口。切除瘢痕组织,切口两侧作适度皮下剥离,面部皮肤疤痕美容手术。在皮下减张缝合后,将两侧切缘的3角形皮瓣交互嵌插,准确对位缝合。
注意要点:
(1)Z成形术可消除瘢痕挛缩并使局部变形的组织展平。因Z成形术的切口长,延伸范围大,在颜脸部应按皮肤皱褶线设计单Z成形术,必要时需作连续Z成形术。
(2)设计W形切口时,应根据瘢痕的形态和性状适当调剂短臂的长度和夹角。如短臂太长则切除的正常皮肤过量,短臂太短则术后切口瘢痕由于缺少弹性容易产生挛缩;如短臂夹角太大则术后切口瘢痕趋向直线型,易产生挛缩,夹角太小则不利于切口缝合操作,也影响3角瓣尖真个血运。另外,酌情结合利用Y-V成形术,以减少正常皮肤的切除量,避免切口线两真个“猫耳朵”畸形,并使缝合后的切口线基本顺应皮肤张力线。
(3)W成形术可以单个采取,但单W成形术切口的长度均比梭形切除法和Z成形法的切口要长,且需切除较多量的正常皮肤。对较长的条索状瘢痕,通常将两个或两个以上W连用,术后瘢痕由多个短小的瘢痕组成,具有改变直线瘢痕的弓弦样或凹陷性外观,使正常皮肤与锯齿状瘢痕交织在1起,模糊瘢痕的界限使之不容易发觉等优点。
并发症及防治:
主要并发症为Z形瓣或3角瓣过尖因血供不佳成活不良,切口缝合后张力过大,感染,术后切口瘢痕增生及直线样瘢痕挛缩,影响外观与功能。因此须遵照注意要点进行设计及手术操作,以取得减少术后瘢痕的效果。
相关新闻
上一页:颏部的美学标准
下一页:变性手术存在的几点问题
相关问答